苦瓜之美。
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“阳光植物志”,即可订阅。原创心血,欢迎转发。
文 图 | 最好的阳光
苦夏的时候,我会做点桂花苦瓜。
把苦瓜切片,焯熟,再用冰水降温,最后浇上桂花蜜。视觉上绿得透亮,味觉上苦与甜融合着,唤起食欲,是很好的度夏小菜。
南方的苦瓜,相对北方的,都很胖。一个在手,就像拿了把蒺藜流星锤。
苦瓜表面疙里疙瘩的,术语叫“瘤皱”,所以有别名叫癞瓜。因为味道发苦,寒凉,也叫凉瓜。
苦瓜还有一个别名——锦荔枝,一看就是喜食它的南方人起的名字,透着喜爱之情。
苦瓜非本土,原产东印度。大约在元末、明初传到了中国,也有一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物种。
元代《南海志》书中提到了苦瓜干,说它不讨巧,一因味苦,二因形丑。
因为太苦,最初苦瓜也是作为观赏作物,《救荒本草》也只是把它列为救荒吃食。
后来,食用者逐渐多了起来。明末清初的岭南学者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中有记:“(苦瓜)一名君子菜。其味甚苦,然杂他物煮之,他物弗苦,自苦而不以苦人,有君子之德焉。”
苦瓜与排骨或炒或煮,只是自苦,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。
人们认为苦瓜“有君子之德,有君子之功”,称呼它为君子菜。
苦瓜是葫芦科的,植物志上形容它是攀援状柔弱草本。
与黄瓜、葫芦等同科植物相比,特意加了“柔弱”二字。
视觉上,的确挺“柔弱”。
茎与枝上都被柔毛,卷须纤细,叶长着微柔毛,不分歧。叶子初时也被白色柔毛
这清秀柔弱的感觉,大概也得自苦瓜的叶子。
卵状肾形的叶子,有五到七个深裂,叶脉掌状,边缘长了粗齿或不规则的小裂片。比起黄瓜和葫芦的大叶子,通透清柔多了。
苦瓜花冠黄色,雌雄同株,雄花单生叶腋,雌花单生,三个柱头,膨大,两裂。
苦瓜在成长过程中,子房密生瘤状突起。成熟后的苦瓜是橙黄色,里面有很多带红色假种皮的种子。
但如果等到那时候吃,口感就太老了,所以我们的苦瓜也是它的幼嫩状态,和黄瓜类似:黄瓜上的晨露。
植物志记载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,红色假种皮是甜的,我还没试过。
其实嫩时的苦味也是暗示有毒,防止被动物吃掉。等成熟后假种皮变红、变甜,这时候反而要吸引动物来享用,以便自我繁衍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苦瓜原出南番,今闵、广皆种之。五月下子,生苗引蔓,茎叶卷须,并如葡萄而小……青色,皮上痱如癞及荔枝壳状,熟则黄色自裂,内有红瓤裹子。瓤味甘可食。其子形扁如瓜子,亦有痱。”
苦瓜的根、藤与果实可入药,清热解毒。所以,天气特别热的时候,适当吃点苦,也能开胃除烦渴。
苦瓜的苦,明末清初的画家,朱明遗民石涛一定深有感触。
他身为明宗王室后裔,历经巨痛,幼年出家,曾自号苦瓜和尚。 据说他餐餐不离苦瓜,更把苦瓜奉于案头。
(苦瓜,Momordica charantia L.,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)
此际植物